小天使

周末的親子餐廳裡充滿著孩子們歡樂的嘻笑聲,這是個大人難得可以放鬆片刻、孩子們也能盡情玩耍的地方,看著小玫牽著一歲多的女兒開心的在球池中丟球玩樂,我的思緒回到了三年前初次見到她的那一天。

第一次見到小玫是在醫院的兒童病房,我趕到醫院時護理師剛為孩子換完衣服,才一歲多的小男孩,可愛稚嫩的小臉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般,小玫抱起孩子哽噎的對我說;「呂小姐,我兒子的後事就麻煩妳了。」之後她的淚水再也忍不住的決堤,當辦好所有的手續準備出院的時候,小玫拒絕了我們為孩子準備的嬰兒手推車,就這樣,她一路抱著孩子離開醫院直到抵達殯儀館,沿路上她對著兒子每一句的慈愛叮嚀與告別,讓同樣身為人母的我也忍不住難過落淚。

一般來說,這麼小的孩子身後事都是簡單化處理,不會有太多繁文縟節,但是小玫告訴我:「所有該做的儀式、能做的我都要做,他還這麼小還不能照顧自己,我希望為他多做一些事讓他能在天堂當個無憂無慮的小天使。」可是,孩子頭七的那天晚上,小玫難過與不解的看著我,她說:「我婆婆堅持小孩不能有塔位不能立牌位,她說傳統習俗小孩都是燒完就丟了,牌位更是不能立,因為以後沒人拜,可是我怎麼捨得把他的骨灰丟到垃圾桶,沒有牌位孩子以後的魂魄是要飄飄蕩蕩嗎?我還會再生啊,怎麼會沒有人拜?失去兒子我心都碎了,為什麼婆婆還要拿這些傳統來限制我最後能給兒子的疼愛?」看來,婆媳之間的心結在此已經種下,我在心裡想著能做些什麼或說些什麼才能讓小玫好過一些?

按照傳統的習俗幼兒夭折確實是不留骨灰不立牌位的,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曾經深深地感到不解,師父給我的回答是:「傳統就是不留啊!以前土葬時代就是找個空地埋一埋,現在幾乎都是火葬,小一點的孩子骨骼發育還沒完全,火爐溫度這麼高根本什麼都不會剩下,大一點的也只有小小一小撮而已,再來如果要進家族牌位那長輩拜拜時不是就會拜到晚輩?」嗯!道理上似乎可以說服我,但是從情感的角度我對這個所謂的傳統還是存著問號。

小玫不放棄的不斷透過先生去跟婆婆溝通,但是婆婆堅持就是要按照傳統,身為媳婦的她為了不讓先生為難最後也只能讓步妥協,後來,我們選擇了樹葬來平衡婆媳之間各自的堅持,至少小玫以後思念孩子時能夠有個追思的地方,但也沒有違背婆婆對於孩子不留骨灰的堅持,至於牌位的部分小玫自己私下在外面找了地方為兒子立了個人牌位,她說:「暫時先這樣吧!等我以後生了弟弟或妹妹就不用煩惱哥哥沒人拜了。」

小玫跟婆婆各自的堅持其實無關對錯,只是時代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婆媳之間想法的差異,婆婆是個傳統守舊的舊時代婦女,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農業社會物資貧乏,再加上以前的人多產但醫療水準並沒有現在先進,所以幼兒早夭是時有所聞的事,在三餐能否吃飽都成問題的那個年代,怎麼可能為了一個早夭的孩子做些什麼?所以就造就了這些所謂的傳統,可是時代進步了大家的生活也改善了,以小玫的例子來說,她也只是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,彷彿透過這些儀式能夠稍稍彌補她與孩子之間情緣太短的遺憾,「傳統」是否能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與時並進且兼顧情理,也許就跟難解的婆媳問題一樣,需要大家的智慧與包容來平衡彼此的歧見與差異。

50055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anna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